医保新农合单位
365天无假日医院
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。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,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,原因还不十分明了。其黄疸特点是: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,胆红素可达10-30 mg/dl,如继续哺乳,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,如停止哺乳48小时,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%,若再次哺乳,胆红素又上升。
母乳性黄疸是一种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,发生率较高,其发生原因到现在还不十分明确。有人推测母亲奶中含有一种激素,这种激素可以与间接胆红素竞争与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结合;还有人认为母乳中的脂肪酸可以抑制肝内此酶的活性,这两种情况都可使间接胆红素不能转化成直接胆红素,因而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。目前多数人以为母乳性黄疸主要是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增加,致使胆红素的正常肠肝循环增加所引起。总之,有各种病因学说,但都不能肯定。
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,严重时均可引起“核黄疸”,其预后差,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,严重的可引起死亡。因此,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,如孕期防止弓形体、风疹病毒的感染,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;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;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。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,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,应及时送医院诊治。
相关文章推荐